《吃油新方法 科學用油健康吃油》由長春長白山榨油機廠產品優勢欄目為您提供,《吃油新方法 科學用油健康吃油》是常識知識,希望《吃油新方法 科學用油健康吃油》能給您生產帶來幫助!
我國一項關于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的調查報告顯示,我國居民食用油的攝取普遍過量,城市居民每人每日平均攝入量高達44克,大大超出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每日25克的食用油攝取標準。油脂攝入量過多,會使飲食結構受到破壞,再加上目前人們運動量少,因而常會導致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。
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》中,健康專家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取的油脂不要超過25克,那么,如何把握25克這一標準呢?據健康專家介紹,一是將大油瓶改為小油瓶,這樣用起來便于控制;二是將食用油裝入帶有刻度的油壺以便精確掌握用量;三是以平常喝湯用的小白瓷勺來度量,25克食用油放在小白瓷勺內相當于兩勺半。此外,比如燒茄子、煸豆角等比較“吃油”的菜,可采取焯水后再炒的辦法,有的菜先用水焯至半熟,吸水后,就不吸油了。
我們每天吃進什么樣的油-即攝入什么樣的脂肪,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。脂肪作為三大產能營養素之一,占了總熱量的35%,而脂肪總量的76%以上又是來自于每天吃的油。如果沒有油,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的缺乏(如維生素A等),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,影響身體的健康。
人一生中大約會吃掉1.18噸食用油,這個容量相當于6441瓶200毫升飲料。食用油不僅能讓食物增色提香,更重要的在于它還是人體熱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。脂肪酸是人體七大營養素脂類的重要組成元素,在日常膳食中食用油提供了人體所需的約50%脂肪酸。所以從健康的角度,我們吃油實際上是在補充脂肪酸。
品種的調換一定要看脂肪酸類型的不同,如果脂肪酸構成類似,換了和沒換區別不大。比如大豆油、玉米油和葵花籽油類似;花生油和稻米油類似;茶籽油、杏仁油和橄欖油類似;亞麻籽油和紫蘇籽油類似等等。
要達到膳食脂肪酸的整體平衡,其實除了烹調油,還要考慮到日常吃什么堅果,什么肉類,吃多少豆制品等等。比如說,如果日常喝豆漿、吃豆腐比較多,膳食中不缺乏大豆中的脂肪成分,做菜就無需再用大豆油了。如果吃各種瓜子核桃比較多,葵花籽油和核桃油就沒必要吃了。
要想在控油的同時,還要兼顧烹調的美味,并不是一件人人擅長的事。分享幾個小妙招:①炒菜之后控油②過油改為焯水③涼拌菜后放油④肉煮七成再炒⑤煲湯后去油脂⑥用烤代替煎炸⑦炒燒菜改蒸煮⑧少油多調味料。